头条创作挑战赛
李斯,作为历史上闻名的秦丞相,通常被视为法家学者,他的法治思想深入人心。然而,仔细研究李斯的政治思想及实践,可以发现其中也融合了儒家的元素。那么,究竟他更契合哪个学派的特点呢?笔者认为,李斯不仅是法家学者,还是儒家学者。
作为法家学者的李斯
李斯,原籍楚国上蔡,曾做过小吏,后来投身秦国,成为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甚至一度担任秦朝丞相。李斯是秦国政权的核心政策制定者之一,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深刻影响了秦朝的战略决策,凭借法家思想为秦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因此,历史上对于李斯的法家形象非常深刻。
刚进入秦国时,李斯便凭借帝王之术获得了吕不韦的青睐。随后,他建议嬴政采取灭六国的战略,最终完成了大一统。李斯认为秦国“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这种霸道思想无疑是法家的核心理念。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支持通过金钱贿赂和军事侵略两手策略来削弱六国的内部凝聚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这一切都显示出他在实际操作中的务实与功利性,契合了法家强调的力量与效率。
展开剩余81%秦统一六国后,面对复杂的社会局势,李斯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法家主张的尊君、集权等理念。他推崇集权制,坚决反对复古思想。例如,在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中,李斯力挺郡县制,认为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集中权力,解决诸侯割据问题,保障中央集权的稳定,最终确保皇权至上。这与嬴政想要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谋而合,因此李斯在秦朝的政治实践中无疑推行了法家的基本思想。
此外,李斯极力主张法治与愚民政策,他提倡通过严刑峻法来震慑百姓,以此来维护政权的稳定。他也推动了“以法为教”的文化政策,力图提升法治的地位,进而增强法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李斯提倡的“督责之术”,即君主应掌握治国之术,确保君主的专制权力,也凸显了法家的特色。这些都体现了李斯作为法家学者的深刻烙印。
作为儒家学者的李斯
尽管李斯的政治实践以法家思想为主导,但他早年曾拜荀子为师,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与孔孟的思想有所不同,荀子融合了法家的理念,提出了“性恶论”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使得李斯的思想也兼具儒法之特色。李斯的儒家思想往往没有如法家思想那样鲜明,但其内在的儒家影响却无法忽视。
李斯早期曾在楚国担任小吏,后来转仕秦国,这与儒家提倡的“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不谋而合。李斯本人也曾说过,“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这句话可以看出,他通过仕途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也受到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
在政治理念上,李斯深受儒家“天下一统”思想的影响。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混战,李斯认为“六国皆弱”,秦国最有实力实现统一。因此,他选择投身秦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秦国完成大一统。最终,李斯协助嬴政一统天下,这也契合了儒家关于国家统一的理想。
李斯身上儒家“忠君”思想的体现也十分明显。他在维护秦王嬴政的统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嬴政加强了君主专制,获得了嬴政的信任,官至丞相。即便在晚年陷入困境,李斯依然将自己比作忠诚的臣子,他说“吾以忠死,宜矣”,这一表述展现了儒家忠君的思想。
此外,李斯还提倡儒家“任人唯贤”的思想。当时,郑国因为水工“疲秦计划”而被怀疑,嬴政准备驱逐所有六国客卿。李斯为此上呈《谏逐客书》,劝说嬴政重用贤能之士,最终嬴政采纳了他的建议,撤回了命令,并加重了对贤才的重用,这一行为展现了李斯在实际政治中对儒家人才观的推崇。
虽然李斯的儒家思想相比法家更加隐晦,但他始终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贯彻了儒家的理想和价值,展现了他儒法并存的政治智慧。
法与儒并存的政治思想
为何李斯的政治思想兼具法家与儒家的特点?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各国为求强大纷纷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各种思想流派涌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得儒家与法家思想相互交织、互相影响。李斯作为荀子的弟子,他自然受到儒家与法家思想的双重影响。在面对剧烈的战国战争和各国对权力的渴求时,李斯选择了一条更加务实的道路。只要能够帮助秦国强盛、实现统一,他便愿意采纳任何思想体系,不拘泥于流派的界限。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也解释了李斯的法儒并存。
虽然李斯在理论上更多倾向于法家,但他内心深处的儒家价值始终没有消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各学派的互相碰撞与吸收造就了像李斯这样既深受法家影响,又具有儒家精神的杰出人物。
李斯的法儒并存思想不仅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秦国完成了统一的伟业。儒家与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后来的统治者虽然推崇儒家,但大多数依然在治国理政中融合法家思想。李斯并不是唯一一个将法家与儒家思想结合的学者,但他无疑是这一思想融合的杰出代表。
后世的政治家虽然在理论上推崇儒家,但实际上在实践中往往采用儒法并用的治国策略,李斯的政治智慧成为了这一趋势的重要基石。
---
作者:张书伟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司马迁 《史记?李斯列传》
[2]高旭 《法、儒之间的政治抉择——李斯政治思想新论》
[3]刘义程、王才友 《简评李斯的儒法结合思想》
[4]石蓉蓉 《李斯政治思想之解读》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布于:天津市可靠配资网,756金融网,我要配资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