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与清代学术”研讨会在江苏金坛召开
2025年7月26日、27日,为纪念段玉裁诞辰290周年,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江苏宏德出版文化基金会主办,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承办的“段玉裁与清代学术”研讨会,在段玉裁家乡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召开。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郑州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常州工学院、河南漯河市许慎文化研究保护中心、凤凰出版社等高校、科研机构与出版社的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报、中盐集团金坛公司以及段玉裁家乡的各界人士共40多人参加活动。
会议开幕式由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理事长府建明编审主持。他代表主办方与承办方,对各位嘉宾不畏酷暑、拨冗与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段玉裁出生在金坛,从政“廉洁亲民”,在当时就有“官况清卓”之誉;为学则秉“实事求是”之风,苦心孤诣、终身不辍,取得巨大成就,卓然而成乾嘉学术巨擘。我们今天研讨他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传承其“不耕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学者真精神,是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践履,也是藉纪念这位杰出的先贤,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心力。
展开剩余85%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寓“作”于“述”,构建了传统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借用王力先生的话讲“青出于蓝”,其科学性和系统性远超同期学者,堪称中国古代语言学理论化的里程碑。我们纪念段玉裁,本质上是对乾嘉学术方法论的再发展。在《六书音均表》中展现的历史音韵观,在《周礼汉读考》中实践的文献校雠法,无不彰显着“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朴学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依然具有范式意义,特别是段玉裁语义分析法仍显现着强大的阐释力。王云路指出,语言研究不能一味追随西方理论,通过与索绪尔语言学观点等的比较可知,汉语有许多原创理论有待我们的探究,由“隐”至“显”。要结合许慎、段玉裁等研究,从思想观念上重视训诂学的历史,敢于并善于提出科学精炼的术语和理论,进而形成完整自洽、特色鲜明的自主知识体系。
开幕式上,钱宗武教授、李运富教授分别代表段玉裁家乡江苏、许慎家乡河南的语言学工作者致辞。钱宗武回顾了国际《尚书》学研究会与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的合作历程,回忆了自己的为学之路,以及众多训诂学家的君子之风,阐释了段玉裁在现代的文化意义。李运富指出,许慎为源,段注为流,河南与江苏在“说文学”研究领域有着天然的学术关联,应该加强合作,让许慎和段玉裁的学术精神在新时代形成跨越地域的共鸣。
本次会议得到江苏省、常州市社科联与金坛地方的指导帮助,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讲话,中共常州市金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茅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朱霞致欢迎辞,常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叶英姿,常州市金坛区政协副主席、民盟金坛区主委朱亚群,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管国兴等出席会议。
与会学者全面研讨段玉裁的学术文化特色与贡献,对当代学术的影响等,回顾往届段玉裁纪念会议的情况,梳理了段玉裁学术交游与江南学术圈的互动,并系统而深入地探讨段玉裁在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和贡献。
学术交流第一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主持、评议。王云路在“我们该如何纪念段玉裁”的发言中指出,段玉裁的研究得出了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我们对段玉裁最好的纪念,就是挖掘他的理论,继承他的科学精神。董志翘《〈说文〉段注对汉语同源字研究的贡献》总结了《说文》段注对同源词研究的表述及贡献,分析了《说文》段注同源词研究的特色。钱宗武《论〈古文尚书撰异〉的学术特色》指出,人们熟悉清代“《说文》四大家”之首的杰出语言文字学家段玉裁,却不甚了解开宗立派的经学家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不仅是一部伟大的经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语言文字学著作。华学诚《日藏〈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校勘记》一文指出,残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说文》手写残本,清代莫友芝从安徽黟县县令张仁法处得“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共一百八十八字,并撰《笺异》一卷,以举正严可均、段玉裁两家校注之不足,而日本杏雨书屋藏原本的影印,可借以订正诸多不足。
第二场由凤凰出版社社长、编审吴葆勤,浙江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真大成主持、评议。汪启明《二重证据法的双向互证:段注〈说文〉的“讹”与“作”》一文,梳理了段玉裁对新材料的看法,分析了段玉裁对二重证据法的应用与贡献。虞万里《段玉裁汉读三分理论的形成》一文,分析了段玉裁的汉读三分理论,“汉读”主要分为“读如、读若,读为、读曰,当为”三组,分别侧重拟其音、别其义、改误字,指出《仪礼》的复杂性导致“仪礼汉读考”只能做一卷而无法做下去。李运富《段玉裁“同形字”研究述评》指出,段玉裁对同形字的理解主要是“同形而古今异义”,他的观察视角、研究目的与当今学界存在一定的差异。周志锋《段注与吴方言词语(两则)》一文,用“兴”和“櫼”两个词语分析了段注与吴方言的关系。万久富《炮格之刑理当正名——兼评〈汉语大词典〉的立目、释义与书证》一文,指出“炮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讹误,当以“炮格”为正,段玉裁等论述理据确凿。
第三场由常州工学院原院长、教授马树杉,凤凰出版社古籍学术编辑室主任、编审郭馨馨主持、评议。汪少华《1980年代金坛和扬州段玉裁研究会议回顾》一文,梳理当时会议的各种原始材料与会后报导,礼赞了当年付出辛劳的学会和地方前辈,指出不少记载的差异与失误,为段玉裁学术研究史、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王华宝《段玉裁学术交游与江南学术圈研究》一文,通过梳理段玉裁的交游轨迹与学术互动,清代学人的学术交流方式,推及清人的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方式,揭示了乾嘉时期江南学术圈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以及学者如何通过地域协作与思想碰撞塑造学术生态,为理解清代学术传承与地域文化互动提供了典型个案。朱岩《〈古文尚书撰异〉与段玉裁的“文本流动观”》一文指出,段玉裁在《古文尚书撰异》区分“今古文”的实践中,展示出对“文本流动”的深刻认知,即经典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会持续地经历传抄、修改、阐释等再创造。吕亦舒《河南漯河市许慎文化园文旅开发经验》从许慎文化的概念界定,谈到开发现状,概括为四个中心,即:传承保护中心、研究中心、研学旅游中心、文创产业中心,最后谈到从“许郑之学”到“段王之学”的接力。
第四场为“段玉裁纪念馆布展方案汇报”,由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海连,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史光辉主持,与会专家发挥特长,从纪念馆的定位、主题、理念、内容、方式、受众等不同角度,建言献策,协助金坛区进一步开发段玉裁文化资源。
会议闭幕式由东南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宏德段玉裁中心主任王华宝主持。闭幕式上汪启明、虞万里、傅杰等教授分别发表了专家感言,他们回顾了段学研究出版的相关工作,充分肯定本次会议的重要作用,认为段学研究尚有较大拓展空间,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志翘作会议学术总结,认为本次会议是一个小型高端、真正讨论学术问题的范例,取得不少学术成果。府建明理事长代表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致辞,他指出乾嘉学派并不是对宋明理学的完全抛弃,而是一种批判继承与发展,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考察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思想与西学东渐所传播的科学主义的关系,以及段玉裁学术风格与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的关系。
最后,华学诚副会长代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致辞,认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协调保障有力,规模虽小而层次很高,各方领导高度重视,围绕段玉裁资源开发,开创了“学术机构 + 地方政府 + 社会协同”的江苏模式,是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性实践,建议从研究资料收集、建设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平台等方面提高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层次,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建成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机构。
会议开幕前的7月26日上午,与会代表与各届人士前往段玉裁墓园,举行了纪念仪式。纪念仪式由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秘书长汪少华主持,王云路、府建明、马树杉等代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江苏段玉裁研究中心等单位敬献花篮,王华宝副会长宣读《祭段公懋堂先生文》。
全文如下:
惟公元二〇二五年,岁在乙巳,序属季夏,值金坛段公懋堂先生二百九十周年诞辰之际,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江苏宏德出版文化基金会、段玉裁研究中心一众后学暨故乡各界人士,谨以心香意酒、鲜花甘果之奠,拜祭于朴学宗师懋堂先生之灵前曰:
赫赫有清,群贤挺兴。金坛形胜,代出豪英。潘江陆海,郁郁乎文。汇四部之精粹,钩学术之渊沉。寻故典汗牛充栋,启新知霞蔚云蒸。派分家别,各据要津。而开来继往,融洽贯通,蜚声乾嘉,惠泽后世,则当首推懋堂先生!
呜呼段公,钟天地山川之灵气,挹家学师承之清芬。仕宦则齐武循吏,治学而惊为天人。绍叔重六书之遗轨,归训诂往昔之大成。匡谬正俗,披沙揀金。廓开气象,异彩纷呈。《六书音韵》,十七部泰山难撼;《说文段注》,三十卷永世准绳。《周礼汉读》,辨丘索咏诵之疑窦;《毛诗定本》,扫举烛三豕之埃尘。《尚书撰异》,钩同考异,正晋唐之妄改,存周汉之驳文。《经韵楼集》,辨字说经,见治学之机要,明求道之旨意。潜心著述,寿逾八旬。昔高邮王公石臞有言:若膺去后,天下无读书人矣!伟哉先生!获芳誉于生前;壮哉先生!贻鸿编于来今。后学不敏,亦步亦趋,规随仪型。孜孜矻矻,唯朴是征。虔敬虔恭,揖先生导问学之先路;彩笔梦盼,祈先生显训诂之龙鳞。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官巫山而恤民瘼,志在新民;居陃巷而乐箪瓢,心系学林。弘乡邦之教化,奏华夏之金声。归乡十载,广结学友。侨寄姑苏,苦耕砚田。铁骨支贫,皓首穷经。魂归故里,千古流芳。
呜呼!先生虽往,遗泽未央。沾溉后世,远及重洋。方今世运昌隆,古学复兴。先生之志,日益得彰;先生之学,愈显其光。中华文脉,赓续传扬。浊酒一觞,清茗半盏;心香一瓣,虔祭先贤。魂兮有知,鉴此精诚!
伏惟尚飨!
(蒋宗许、王华宝撰,
王云路、府建明审改)
(刘晓民 王华宝 供稿)
发布于:黑龙江省可靠配资网,756金融网,我要配资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