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云川
老子是从法自然(真实)入手的,不是道家从法道(真理)入手的,其哲学表达式为:真实 正确=真理,叫道法自然。德,与仁义礼智信大不同。自然真实,道根,德干,仁叶,义枝,礼花,智果,信种子,叫生命之树。
仁义,从来不是儒家的专利。区别在于道家是有道有德的仁义,儒家是无道缺德的仁义。这就是为何道家文化被全世界推崇,而儒家文化却被摒弃的根本原因。
图片
01《道法自然:道德家思想的独特智慧》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一下道家思想中那深邃而独特的智慧。严格讲,道德家和道家是有区别的。老子的道德家思想,是从法自然也就是真实入手的,而非庄子的道家从法道也就是真理入手。这里有着一种非常精妙的哲学表达式:真实 正确 = 真理,这便是道法自然的内涵。这就像是在构建一座宏伟的思想大厦,从最坚实的基础——自然真实开始。道家所说的德,和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我们把这一切比喻成一棵生命之树的话,那自然即真实,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全部。道是大树的根基,提供基因文化和资源支撑。德如同树干,它是道的一种延伸和展现。仁就像是树叶,义是树枝,礼如同花朵,智是果实,信是种子。这棵生命之树形象地展示了道家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机性。从法自然入手的道德家思想,有着极高的智慧价值。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迷失在各种人造的概念和规则之中。而道德家的道法自然,就像是一阵清风,提醒着我们回归到事物的本真状态。
比如说,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很多人在过度追求各种高科技的保健方法、昂贵的营养补剂时,却忽略了最自然的养生之道。像早睡早起、顺应四季饮食、适度运动这些基于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才是真正符合道法自然的。据健康专家研究表明,那些遵循自然作息规律的人群,患慢性疾病的概率要比生活不规律的人群低很多。这就是道法自然在养生领域的一个体现。再看看道德家的德与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区别。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更多的是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而道德家的德,是基于自然真实的一种内在品质。它不是通过外在的规范和约束来形成,而是像生命之树的树干一样,从道的根基自然生长出来。
例如,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儒家强调以礼相待,遵循各种礼仪规范。而道家则更注重从内心的德出发,以一种自然的、真实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种态度不是基于社会地位或者礼仪形式,而是基于对他人作为一个自然生命个体的尊重。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时代,道德家思想的这种独特智慧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新的思考角度。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忘从真实出发。当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生抉择时,不妨想一想道德家的这棵生命之树。从道根源于自然真实的基因规定性,到德干的内在品质建设,再到仁叶、义枝、礼花、智果、信种子所代表的不同生命状态和价值体现。总结一下,道德家思想从法自然入手的智慧,通过道法自然的哲学表达式以及独特的生命之树的比喻,展现出其与儒家思想在理念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考维度。在现代社会,道德家思想的这些理念能够引导我们回归真实,以一种更加自然、和谐的方式去生活、去面对世界。希望我们都能从道德家思想中汲取智慧的养分,让自己的生命之树更加茁壮地成长。谢谢大家!
图片
02《道家与儒家:关于仁义的深度剖析与文化境遇的思考》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颇具争议却又十分关键的话题,那就是道家和儒家在仁义观念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为何导致道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被推崇,而儒家文化面临被摒弃的境遇。这里的道家文化,包括法自然(真实)的道德家和法道(真理)的道家的统称。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仁义并非儒家所独有的概念。然而,道家和儒家在仁义的内涵与本质上却有着天壤之别。道家的仁义是有道有德的仁义。道家的思想体系基于道法自然,从自然真实出发,其哲学表达式为“真实 正确 = 真理”。在道家的观念里,“道”是根源,自然真实是道的本质体现,“德”如同树干,是道的延伸与载体。当道家谈及仁义时,仁义是深深扎根于这个以自然为基石、以道和德为根本的体系之中的。这就好比一棵生命之树,仁义是这棵树上自然生长、和谐共生的一部分。道家的仁义是顺应自然之道、符合道德本真的,它不是刻意为之的规范,而是一种源于内心、与自然相契合的态度。例如,道家对待万物的态度就体现了这种仁义。道家尊重世间万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不强行干预。就像在对待生态环境方面,道家思想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不去过度破坏自然的平衡。这种对万物的尊重和包容,就是道家有道有德的仁义的一种表现。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道家这种尊重自然的思想愈发受到推崇。许多环保组织的理念中都渗透着道家思想的影子,他们倡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减少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而儒家的仁义在道家看来是无道缺德的仁义。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构建社会伦理体系。然而,在道家的视角下,儒家的仁义往往脱离了自然之道的根基,相当于今天树木的错误嫁接,结果是有毒的。儒家的仁义更多地是通过社会规范和人为的礼仪制度来界定和推行。这种仁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变成一种形式上的约束,而忽视了人的自然本性。历史上,在一些封建王朝,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被过度僵化地运用。例如,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礼仪规范变得极为繁琐,人们更多地是在遵循外在的形式,而内心真正的道德情感却被压抑。这种脱离了自然之道的仁义,在现代社会面临诸多挑战。现代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尊重个性,儒家传统的仁义观念如果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现代性转化,就容易被认为与现代价值观相悖。这就是为什么道家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推崇,而儒家文化似乎被摒弃的根本原因。道家文化以其对自然的尊重、有道有德的仁义观念,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回归本真、追求自然和谐的心理需求。而儒家文化若不能在现代语境下重新审视和调整其仁义观念,就难以在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格局中保持其原有的影响力。总结起来,道家和儒家在仁义观念上的本质差异,深刻地影响了它们在现代世界的文化地位。道家的有道有德的仁义源于自然、顺应自然,符合现代社会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儒家的仁义则需要在现代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创新,重新嫁接优良新品种,以重新获得其生命力。我们应当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两种伟大的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智慧,推动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可靠配资网,756金融网,我要配资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